峰峰矿区是一座因工业而建立起来的城市。曾是全国第二大主焦煤产地和国内闻名的陶瓷、建材、电力工业基地。但却鲜有人知,峰峰创造了邯郸工业史上多个第一。
火力发电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,最早的火力发电是1875年在巴黎北火车站的火电厂实现的。41年后,火力发电技术由外国人引进邯郸的煤矿企业。
民国二年(1903年),安阳县人候补道台马吉森和山东维县人谭士桢集资白银2万两,禀请河南巡抚转呈农工商部立案,开始在今磁县六河沟一带收买土窑,成立“安阳六河沟机器官矿”,实为民办。1916年,六河沟煤矿公司总工程师、比利时人马楣,在煤矿公司内建成一座小型自备发电所,总装机容量为两台1000千瓦发电机,供该矿生产用电。
1923年,位于今峰峰西佐村的怡立煤炭公司在东大井安装一台60千瓦汽轮发电机,供本公司及所属火车站照明用电。1925年中和煤矿公司在太安井(今峰峰二矿)安装1台20千瓦蒸汽发电机,供本公司照明用电。
1939年,日军“劫管”峰峰煤矿后,恢复扩建了200千瓦电厂,1939年新建了500千瓦电厂。1942年,日本人在鼓山脚下临水村建成一座5000千瓦大型发电厂,俗称“临水五千电厂”,向外输出电力,成为邯郸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火力发电厂。自1923年至1945年8月,22年间,峰峰煤矿先后装机6台,总容量为5980千瓦。
1945年9月,峰峰煤矿解放后,人民政府接管临水五千电厂。1949年改称“峰峰发电厂”,其后经过四次扩建,总装机容量达3.67万千瓦。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,峰峰发电厂是河北南部地区主力电厂,为河北省电力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。峰峰电厂先后先后向全国2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158个单位输送领导干部和生产技术骨干近3000人,成为河北省电力工业的摇篮和发祥地。1984年,峰峰电厂开办石家庄电力技术学校峰峰分校,共招收6届学员,为河北电力系统培养输送了596名合格人才。
1995年12月27日,峰峰热电工程破土动工。1998年9月18日首期工程全部移交生产,年发电量1.44亿千瓦时,可供工业用汽90.8T/H,民用采暖72T/H。2002年12月29日,峰峰电厂(含岳城水电站)划归中国大唐集团公司,并更名为大唐峰峰发电厂。
邯郸最大的火电厂邯峰电厂,位于峰峰矿区义井镇,占地面积约73.45公顷。是国家“九五”重点项目,1996年10月28日,由河北省电力公司出资40%(含华北电力集团公司)、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出资20%、德国西门子公司出资24%以及德国汉堡电力公司出资16%,共同组建河北邯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。项目总投资78.87亿元,是当时河北省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。
邯峰发电厂主设备代表着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国际领先水平。该厂汽轮发电机、电气仪控系统采用德国西门子设计制造的设备,该厂“W”火焰固态排渣锅炉由美国福斯特惠勒公司设计制造,每年可燃用邯郸市无烟煤100万吨左右。该厂干除灰设备由意大利哈蒙公司设计供货。控制管理系统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的TELEPERMXP分散控制管理系统(DCS)。机组具有过程控制、过程操作、监视、记录等所要求的所有处理和控制功能,在集中控制室通过CRT和鼠标就能完成对机组的启停和正常运行的监视控制,整个控制全部实现了自动化。邯峰电厂投资3.02亿元进行了一期工程的脱硫技改工作,并于2008年12月31日顺利实现双机投运。
邯郸最早的纺织企业,产生于动荡的解放战争岁月。1947年5月9日,晋冀鲁豫攻下安阳后,在安阳城郊接收一家广益纺织厂。、等首长考虑正处于内战,让工厂恢复生产是不现实的,遂决定将工厂迁往解放区,地点选择在今峰峰矿区和村镇。
为了迁移工厂,在豫北战役紧张的岁月里,军区动员部队和运输队,经9个昼夜连续鏖战,人拉肩扛,将拆散的机器运到了和村,计细纱机12台,织布机100台,纱锭4800支,辅助设备10多台。随设备来的还有原广益纱厂的工人81人,由太行行署实业公司管理,原太行实业公司副经理贾冲之任厂长。1947年8月,在和村镇后连庄北约300米处建厂,1948年底投产,名为“太行益华纺纱厂”。后又从太行实业公司所属的华丰铁工厂、六河沟煤矿调来部分技术工人,全厂职工达到600多人,产品棉纱为20支,商标为“蚕桑牌”。棉纱大部分供给军队,小部分卖给本地百姓。新中国成立后,厂名更为“河北省和村纺纱厂”,属河北省轻工厅所辖。1954年5月,与石家庄私营大兴纱厂(现国棉7厂)实行公私合营,人和机器全部迁到了石家庄。
早在民国时期,位于峰峰镇的怡立煤矿公司和中和煤矿公司,就分别建有煤矿专属的公司修理厂,职工被称之为“里工”,直属公司经理领导,是煤矿的高级职员,而下坑干活的矿工被称之为“外工”,由包工柜的工头管理,里工与外工的工资差别很大,里工工资高,福利待遇好,多是从大城市招来的知识分子。
抗战期间,两个修理厂合并,由日本技师主管。1951年9月,改名为峰峰矿务局中央修理厂,1953年由峰峰村南迁至临水镇。1958年至1987年6月,几度易名。1987年6月,改名为峰峰矿务局机械总厂。2005年1月25日,更名为河北神风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。现改名为河北天择重型机械有限公司,年销售产值4.5亿元。
邯郸是钢铁之城,伴随冶金兴起的,是耐火材料的需求。彭城耐火材料厂是邯郸最早的生产耐火材料的大规模的公司。始建于1958年,是邯郸陶瓷四厂的一个车间。1965年,在“邯邢安矿山大会战”的背景下,从陶瓷四厂分离独立,成为河北省冶金厅直属企业。
1965年粘土砖年生产能力2万吨。1969年为与邯邢基地配套开始扩建,在原年产2万吨粘土砖的基础上,扩建为年产7万吨,并增建年产1万吨高铝砖生产线。开始生产二等高铝砖,成为河北省第二个生产高铝砖的厂家。彭城耐火材料厂生产的高铝砖为一、二等。1975年,又扩建了粘土砖生产线。基本的产品有粘土质、高铝质、镁质和滑动水口四大系列耐火材料,为省高品质的产品。1984年彭城耐火厂进行烧结镁砖试验,1985年9月完成,共产砖105吨,经冶金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检验,各项理化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,同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。1985年4月,彭城耐火厂下放邯郸市管理。1987年高铝质球获省优秀新产品称号,1988年硅质球获省高品质的产品奖。该厂生产的耐火球在全市炼铁厂的球式热风炉上普遍应用。耐火材料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。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,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,国营彭城耐火厂效益低下,于2000年后宣告破产。
峰峰矿区是一个资源宝地,因资源而兴工业。邯郸水泥厂的兴建也是一样,因为邯郸有储量巨大的石灰石资源。
1958年,国家制定“二五”计划,将邯郸水泥厂选址在鼓山南侧彭城镇北,并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工程。这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水泥厂。1969年建成投产。累计投资8553万元,拥有3条从民主德国引进的4×60米立波尔窑半干法生产线。被誉为当时“亚洲最大的水泥厂”。
1971年1月1日,该厂由中央企业下放为河北省属企业。1972年改为河北省邯郸水泥厂。1978年3月归省建材局直属。1985年4月移交给邯郸市。1993年改制成立河北太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。公司实行母子公司体制,下辖子分公司16家,分布在邯郸两区七县,总资产22亿元,出售的收益25亿元,利税3亿元,员工2600人;公司产品涵盖水泥、商品混凝土、干混砂浆、超细微矿粉、新型建材五大类。全部产品均通过了国家产品质量认证,所产“太行山牌”水泥为铁道部(原)、住建部、交通部指定使用产品,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大型建筑、桥梁、军事等国家重点工程,市场覆盖京、津、冀、晋、豫等省市。年产水泥600万吨,商品混凝土500万方。2002年8月20日,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。2008年,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的控制股权的人。河北太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太行华信公司的核心子公司,改称为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