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6年,18岁的顾国雄从学校毕业后,被分配进三钢商店开设在机电厂的一家门市部工作,为厂里2000多名员工提供日常生活补给。与肥皂、毛巾这样的“小零小碎”打交道,顾国雄没想到自己在这家“商店”一待就是44年,而当年的小店也不断复制壮大,形成连锁规模。
60载雨雪风霜,走过一甲子的浦东商场,顺应市场环境主动求新求变,探索形成了一条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多业态融合、多场景交错的新模式,不断激发社区商业内生发展动力。
三钢商店1960年2月16日成立,位于上钢三村50号,是一家非常普通的新村小店。在顾国雄的记忆里,这家两层楼的商店,人气兴旺,除了上钢三厂的工人、周边的居民,还辐射到三林、杨思地区的农民。“家电最火的时候,‘黑白’(电视机和冰箱)两样,除了凭票证的,市场购买的几乎都来自三钢,农村逢年过节拿了分红,也赶来三钢采购。”顾国雄说。
上世纪90年代,浦东开发开放吹响号角,浦东商场作为一家老国有企业敢为人先,热情参加。1992年,浦东商场参加上海市首批商业企业改革,试水以全面“经营自主”为特征的“六自主”改革。“我们主动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,以极大热情全面投身改革。”现任浦东商场股份公司党总支书记、总经理的周坤,当时入职已近10年。
改革浪潮一轮轮掀起。1995年7月,浦东商场参加上海市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,进行公司制改革,以产权结构突破为重点,吸纳非公有制企业恒大集团和职工持股会共同作为投资主体,打破了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。已成长为基础干部的顾国雄从红火的生意中认定这“大有前途”,一下投入2万多元,对比当时100多元的月工资,是一笔不小的数目,如今“红利原始带本全部出来了”。
之后,浦东商场又转型成为混合所有制股份企业,加强完善了企业法人整体的结构。完善的体制,保证了企业良性运行,混合的模式激发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力,浦东商场从此走上了一条改革、创新、突破的发展之路。
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浦东商业还相当落后,浦东商场作为浦东地区历史悠远长久的商业企业,当时没有一平方米自有房产,资本金仅86万元,企业经常入不敷出。1993年,公司抓住文登路(现东方路)商业街建设机遇,以“敢吃老虎肉”的雄心挺进文登路,开设“竹园购物中心”,取得当年投资当年收益的喜人业绩,成为企业向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。
公司加快向外拓展的步伐不断加快,通过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,改进和新建了昌里店及金汇店,以租赁形式开设了现代店、成山店、南汇店、金叶店和博山店等多家门店,开启了百货连锁经营模式,公司实力不断提升。
目前,企业具有13万平方米商业经营面积,其中自有物业7万平方米,资产规模近20亿元,取得了年销售超11亿元,年利润近亿元的经营成果,公司实现了“滚雪球式”增长。
浦东商场不断适应市场变化,以社区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为导向,对内夯实管理、提升能力,对外调整结构、优化经营,一批批知名品牌来到消费者身边。
盒马mini是新零售标杆盒马贴近社区消费推出的业态。2019年9月,盒马mini第二家门店在浦东商场昌里店开出,在这之前,首家盒马mini店的开设地点是商贸重镇黄浦区的一家购物中心。首店吸睛无数,何时复制铺开成为不少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。盒马开发部总监陆俊坦言,面对这样一个老小区居多的商圈,刚开始心里也没有底。
但后来的实践证明,“老商圈”与“新零售”擦出了别样火花:“最后一公里”隐藏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,如今即便是工作日,盒马mini昌里店内也总是顾客聚集,收银台前常常排起长队。
“目前上海十余家盒马mini店中,位于浦东商场旗下昌里店、金叶店的2家,销售成绩一直排在前列。”陆俊说,这样的合作让盒马累积起了信心,“我们找到了一个好伙伴,也找到了进入老社区商圈的新方法,未来盒马mini将大量地开。”
“向市场要效益,让市场去发展”,从1992年第一次主动“求新求变”开始,浦东商场的经营思路没有变。“传统百货零售企业,转型是必须的,虽然市场很困难,但我们依然要努力创造新的空间。”周坤说。
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,浦东商场已从单一的百货零售逐步转向集购物、餐饮、娱乐、教育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商业邻里中心,与盒马、星巴克、肯德基、麦当劳、海底捞、大光明、国美、华为、茂菊口腔、吉的堡教育等有名的公司构建战略联盟,并大胆尝试“星乐荟”游艺娱乐、体育健身和直播带货,多种形式开拓经营。
如今,浦东商场还有一重身份——区属国企浦商集团的成员企业。社区商业是浦商集团四大业务板块之一,结合集团规划和自身条件,60岁的浦东商场的新愿景是——赋予社区商业更多功能、更多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