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挂历、缝纫机、收音机、搪瓷缸、暖水壶……一家开在西安钟楼邻近的“供销社”,用这些极富时代感的老物件做装修,店内售卖的产品也以复刻上世纪80时代的小食物为主,就连售货员都穿戴中山装。
从钟楼邻近的富贵商圈踏进这间小店,给人一种步入“韶光隧道”的感觉,充溢了上世纪80时代的共同气氛。运营这家店的是一对“90后”小夫妻,他们用这种共同的方法,让不少来店消费的顾客在繁忙的日子中重温那段美好韶光。
“这环境和我年轻时去的供销社如出一辙,木制货架上的暖水壶、铝饭盒,货台上摆放的台秤、算盘,还有散装的点心……”6月12日上午,刚走进钟楼周围易俗社文明街区一家名为“特产供销社”的店肆,69岁的市民刘爱芝看到店内的怀旧风格,一下唤醒了她年轻时的回想。
看着店内了解的场景,刘爱芝刻不容缓地向随行的家人共享着回想中的故事。“你看货台上用来包点心的麻纸,我记住本来这种纸还能独自购买,由于其时日子条件欠好,亲属串门时送来的点心舍不得吃,放着自家走亲属时再用,一来二去包装纸破损了,就买来新纸从头包起来。”刘爱芝说。
除了中老年人光临外,这家怀旧小店相同遭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。“80后”张驰拿着店内的一盒雪花膏说,小时分在外婆家经常用这种雪花膏,看到它就如同回到了幼年,感觉很亲热。另一位选择产品的年轻人说:“这儿售卖的动物饼干、熊毅武方便面、大白兔奶糖等,都是回想中小时分的热销产品,放学后拿着家长给的钱和小朋友到商铺买这些零食,满满的儿时回想。”
不单单是装潢的风格和售卖的产品充溢时代感,这家店的售货员每天穿戴上世纪80时代的衣服售货。
走进店门,一眼就看到身穿中山装的李颖策站在货台后,在他身旁的刘楠梳着两个麻花辫,两人都戴着印有“为公民服务”字样的袖箍。李颖策和刘楠是夫妻,也是这家店的运营者。
“我老家在河南南阳,来西安后一向从事食物批发生意,结识了许多食物厂家,所以能找到相应的货源。店里的货台、货架也是我从老家乡村淘来的。”李颖策说。
为了完美恢复当年的供销社样貌,李颖策没少下功夫。他造访了西安、南阳的市郊和乡村,搜索林林总总的老物件。许多朋友得知他要开这家店,纷繁伸出援手,如店里摆放的旧挂历、旧报纸、缝纫机、电视机、收音机等,就连身上穿的这件中山装,都是朋友赠送的。将东西购置完全后,李颖策在老辈人的指导下,将这家店打造成那个时代供销社的容貌。
李颖策和记者说,之所以开这家店,是由于他小时分就喜爱搜集各种老物件,如烟盒、胸章等,他觉得这么多东西承载着时代的回想。他说,那个时代的供销社,寄托着许多人的情感和回想。现在,供销社尽管淡出了人们的视野,但那些美好回想不会消失。
李颖策说,不少老年人喜爱回想旧韶光,现在的年轻人又对一些老的事物很猎奇,为了将这份回想保存下去,2021年8月,他在易俗社文明街区内开了这家店。妻子刘楠对他开店也很支撑,辞掉作业和他一同运营。
“这家店倒闭快3年了,遭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欢迎,许多人来店里不只是为了购物,更多的是找寻那个时代的美好回想。别的,这间店的效果也不单单是售卖货品,还有对文明的传承。”李颖策说,现在许多来店里的人,也会依照回想中供销社的姿态给他提主张,他有决心将这家店运营得更好。